文明我国行|方寸之间刻绘秀丽六合
徽州竹雕是安徽皖南山区的传统雕琢艺术之一,与徽州砖雕、木雕、石雕并称“徽雕四绝”。徽州竹雕以徽州区域盛产的毛竹为质料,以刀代笔,因材施艺,在一方毛竹上刻绘出前史典故、山水风景等图画。2014年,竹刻(徽州竹雕)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明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黄山市徽州区手艺人洪建华是徽州竹雕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从事徽州竹木雕琢创造已有30余年。初中结业后,洪建华怀揣着对雕琢艺术的酷爱,从一名一般的木匠做起,学习一些根底的雕琢技艺。他将文物鉴赏我们王世襄编写的《竹刻》一书视为瑰宝,时间捧读、研究、实践,逐步把握了竹雕的浮雕、圆雕、线年,洪建华的竹雕笔筒著作《竹林七贤》被故宫博物院保藏。
近年来,洪建华益发重视徽州竹雕的传承和维护。他自动开发竹雕文创产品、接收研学游客,让竹雕产品走进寻常百姓家。一起,他建立起徽州雕琢博物馆和传习基地,吸收年轻人学习竹雕,洪建华期望能有更多人将徽州竹雕发扬光大。
1月7日,在坐落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的徽州雕琢博物馆,洪建华展现自己创造的竹雕著作。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1月7日,在坐落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的徽州雕琢博物馆,洪建华在进行竹雕创造。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1月7日,在坐落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的徽州雕琢博物馆,洪建华在进行竹雕创造。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1月7日,在坐落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的徽州雕琢博物馆,洪建华的学徒在进行竹雕创造。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1月7日,在坐落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的徽州雕琢博物馆,洪建华(右)和妻子张红云在进行竹雕创造。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1月7日,在坐落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的徽州雕琢博物馆,洪建华展现竹雕创造运用的部分东西。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1月7日,在坐落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的徽州雕琢博物馆,洪建华介绍自己规划的文创产品。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1月7日,在坐落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的徽州雕琢博物馆,洪建华在翻阅竹雕相关书本。新华社记者 鲁鹏 摄
1月7日,在坐落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的徽州雕琢博物馆,洪建华(右二)辅导工匠进行竹雕创造。新华社记者 鲁鹏 摄
1月7日,在坐落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的徽州雕琢博物馆,洪建华(前)和妻子张红云在进行竹雕创造。画面右方为洪建华创造的著作。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这是1月7日在徽州雕琢博物馆拍照的洪建华创造的竹雕著作(拼版相片)。新华社记者 鲁鹏 摄
1月7日,在坐落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的徽州雕琢博物馆,洪建华在展现竹雕创造所需的质料。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1月7日,在坐落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的徽州雕琢博物馆,洪建华展现自己创造的竹雕著作。新华社记者 鲁鹏 摄
1月7日,在坐落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的徽州雕琢博物馆,洪建华(右)和妻子张红云在进行竹雕创造。新华社记者 鲁鹏 摄
1月7日,在坐落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的徽州雕琢博物馆,洪建华在进行竹雕创造。新华社记者 鲁鹏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