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12件学员非遗著作参展“非遗正芳华——我国非物质文明遗产传承人研修训练方案十年效果展”
近来,“非遗正芳华——我国非物质文明遗产传承人研修训练方案十年效果展”在我国非物质文明遗产馆开幕。本次展览由文明和旅游部非物质文明遗产司,教育部高级教育司、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一起主办,全面回忆和体系出现研培方案施行十年的经历成效。展览面向大众敞开,将继续至8月底。
同济大学共有12位优异学员的传统工艺著作及部分视频效果入围此次效果展。一起,同济大学的研培效果合集和博士谢晓宇的论文《根据行为规划学的非物质文明遗产传承与立异研讨》在“学术效果”展区展出,显示了同济大学在传统工艺维护与活化传承方面的立异奉献。
本次赴京展出的12件什物代表作,包含了紫砂、石雕、金漆镶嵌、绳编、草编、金银锻制等多种非遗技艺,其间近半为跨界立异著作。学员梁贵川的著作《纸戏·玉兔》,是以传统折纸技法为规划构思的新式紫砂茶器,又以现代纹饰赋予其全新的性情;学员徐立红的著作《云舞霓裳》,将绳编技艺与珠宝、玉石等现代装修资料结合,用线材、配色强化古典云肩的共同东方美,为传统绳编工艺增加时代感;学员冉静坡的著作《廿十四》,将曲阳石雕制作为香薰蜡烛盛具,“以石纳时,当时亦固,以石融时,其石遂灵”,为创造主题注入哲思。
这些著作是同济大学自2016年以来举行的15期非遗研培班的缩影。从体裁立意到结构造型,从资料选用到工艺技法,非遗传承人在同济,完成了一次又一次从无到有的立异。
2015年以来,文明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深化贯彻落实习关于非遗维护作业的重要指示精神,施行我国非遗传承人研修训练方案。作为此方案的要害参加高校之一,同济大学自2016年起活跃做出呼应,迄今共举行了15期高质量非遗研培班,包含木雕、龙泉青瓷、竹编、漆艺、制纸、陶器烧制、金属锻制、玉石雕琢等15大主题。研培班侧重培育非遗传承人的规划立异思维才能、规划创造与转化才能、审美与鉴赏才能、商场运营及管理才能、传承实践才能等,累计培育433位具有非遗立异认识的领军人才,并助力172位学员成为各级非遗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这中心还包含1位国家级、45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研培作业由规划构思学院非遗研讨中心详细施行,依托同济大学的规划学科优势,以“非遗+规划+日子”为中心理念,以“让非遗走进现代日子,活态传承”为方针,经过跨界交融、品牌化规划等立异行动,推进传统技艺与现代规划结合,推进学员著作参展200余件。
据统计,学员毕业后一年内,第十二期“银饰锻制技艺”研修班学员带动工作481人,第十四期“漆艺立异规划”研修班学员的非遗产品出售额提高10%-50%,新增出售500余万元,为非遗活态传承与村庄复兴注入新动力。此外,研培项目联合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推出《非遗来了》节目,连续进行19场传承人口述史直播,收听量超500万人次,有用促进了非遗维护理念的社会传达。
非遗研培资源也有用反哺了校园教育和理论研讨作业。规划构思学院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了公共选修课“非遗走进现代日子”,获评校级中心精品课程。先后约请70余位高校教师和国内外职业专家授课,参加授课的教师宣布了一系列相关研讨论文、论著。在学院专业课程和学生毕业规划中,鼓舞我们结合非遗元素进行立异规划,促进对非遗体系性学术研讨,为非遗的现代化转型供给新思路和新方法。
近来,多家中心媒体的记者来到同济大学采访,对研培方案典型事例和经典人物展开实地调研,观赏了研培班部分学员著作,与研培方案教师代表、学员代表座谈沟通,进一步探究同济大学研培方案施行状况及其获得的成效。相关新闻报道已连续刊发,广受重视。
同济12件学员非遗著作参展“非遗正芳华——我国非物质文明遗产传承人研修训练...
【上观新闻】三项全球榜首!同济逾越斯坦福、MIT等300余支团队,拿下“大满贯...